联系我们
电话:13722252255
微信:13722252255
地址: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
铸铜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
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,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。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、伦理、政治、教育、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。仁礼合一的伦理智慧。铸铜孔子的这种“仁礼合一”之学体现的是一种“美德”与“规范”(规则)并重、“德性”与“德行”统一的伦理智慧。孔子这种“仁礼合一”的伦理智慧,对克服当代道德困境,建设新型伦理价值体系,极具指导意义。
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。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,周文疲敝,礼坏乐崩,当面临“古今之变”、重建“文化认同”的时代课题时,孔子应之以“述而有作”之道,述礼作仁,一继承一开新,由此礼乐得以存、仁学得以立、儒学得以开。面对“古今之变”下的文化创新的问题时,孔子从“述而有作”的原则出发,既承继了“传统”之礼,又有“现代”开新之仁,由此建立了“仁礼合一”的学说体系,奠定了儒学的根基。孔子这种“述而有作”的文化智慧,对当代文化的重建与创新不无借鉴意义。
德治民本的政治智慧。德治”(孟子叫“仁政”)构成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,“为政以德”“道之于德,齐之于礼”的思想主张是孔子儒家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。这种“为政以德”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为对统治者个体自身“正身正己”的“德位”自觉,即要求在上位者能够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从而达到“正人”“不令而行”的目的。儒家“以身作则”精神可以塑造出“公正的人”,而不仅仅是“抽象的公正原则”,这是儒家可以贡献于现代民主之所在。
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。作为师长,孔子能够自觉做到以“因材施教”“教依人立”的原则教授门徒,“顺其气质才情而教”,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,使学生各遂其性、各尽其才、各有所用,培养出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。孔子这种高超的教育智慧,仍值得当代“好老师”取法和借鉴。
“以和为贵”的社会治理智慧。以“仁”作为“礼”的价值支撑,又以“礼”来“正名”,促成社会关系的和谐,“仁”“礼”“和”确立了孔子社会治理思想的基本框架,而一个“和”字最是其社会治理智慧的精髓所在。孔子仁、礼、和“三位一体”的社会治理思想体系中,包含着许多适合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,若能结合时代条件加以调整,赋予其新的含义,完全可贡献于当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