订购热线13722252255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-新闻资讯

孔子铜雕之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孔子不得重用呢

发布时间:2021-10-03点击量:57

孔子的思想是如此的强大,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得重用呢?跟着孔子铜雕厂家一起去了解一下,如果要问春秋战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,相信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:礼制崩坏,社会秩序混乱,道德沦丧。在那个时代,没有任何人有责任平定天下、重整社会秩序,都可以冷眼旁观世道的变幻。但是,孔子却不这样认为,他觉得既然生在了这个时代,那么,就有义务和责任去拯救天下万千苦难百姓。为了达成目标,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征途,四处游说诸侯王。


万人师表孔子铜像.jpg


第一个原因:社会环境所致;在西周时期,周天子是天下共主,掌控着国家实权。但是,自从周平王东迁以后,周王室就开始走向了衰亡之路。所以,此时的周天子只有天下共主的威名,并没有实权在手,难以控制各诸侯王。而且,经过长期的奔跑,各诸侯王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权和能力。于是,一时间,群雄并起,割据天下,导致硝烟四起。


室外大型孔子铸造厂.jpg


此外,在这个时期,各个诸侯国都在思虑着如何搞垮和吞并别的诸侯国,壮大自身,成为中原霸主。因此,兼并战争频发不断,君王需要一些人才提供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意见。如此一来,管仲、商鞅和张仪等人就很受君王欢迎,因为,他们提出的意见大多切合实际,比如:商鞅变法和张仪的合纵法。而孔子的学说却不一样,其侧重于道德教化。大家都知道,道德教化需要长期积累,从而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因此,比起其它学说,孔子学说的竞争力相对较弱。


孔子坐着拿书铜雕塑.jpg


第二个原因:孔子的思想主张;孔子主张“礼”和“仁”。在治国上,他认为“为政以德”,即:以道德和礼教来打理国家是最好的治国韬略。为此,孔子特意开创了一套关于“仁”的学说。在为人之道上,孔子提出“己所不欲,毋施于人”、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等重要思想。由此可见,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,礼说反映了礼制,即我们常说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。然而,在和平时代,孔子的学说可能会产生作用,并得到发展。但是,在乱世之中,孔子的学说并不能让国家强大,也不能使天下合一。因此,在春秋战国时期,孔子的学说很难得到发展。


鎏金孔子像铸造.jpg


第三个原因:孔子的个人“缺陷”。其实,孔子的从政经历十分丰富,他曾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。但是,他的个性和政治能力,却严重阻碍了他仕途的发展。在个性上,孔子骄傲自负。当掌握实权的时候,他的学生曾提醒过他:“所谓的君子,应当不畏惧于祸难,不欢喜于福至。”对此,孔子认为:“我已经成为了人中龙凤,自然应该高兴一下。”此外,孔子心胸狭隘,难以容下他人。当掌控政权的时候,孔子曾买通刺客杀了与自己产生办学矛盾的少正卯。


室外孔子铜雕塑铸造.jpg


在政治能力上,孔子性情反复无常,难以施行政策。孔子曾数次出入卫国,每次到卫国,他都十分有信心地劝说卫灵公。因此,孔子深得卫灵公赞赏。但是,孔子傲慢的态度,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负了卫灵公对他的信任。最后,卫灵公彻底对孔子及其学说丧失了兴趣和信心。就这样,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孔子的理想宣布破灭。


联系我们

电话(微信):13722252255
地址: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
版权所有:河北专业制作铸铜孔子雕塑厂家 ICP备案编号:冀ICP备19005158号-3
备案图标.png

冀公网安备1306270200017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