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手机:13722252255
电话:13722252255
微信:13722252255
地址: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
电话:13722252255
微信:13722252255
地址:保定市唐县长古城工业区
孔子铜像与论语的关系
发布时间:2022-03-29点击量:38
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,泱泱历史中流传下了很多历史名书,但没有哪一本能够比得过《论语》,说道论语人们总是与孔子联系在一起,甚至塑造的孔子铜像手中也握着一本论语,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
《论语》是一部很特别的书,它并不是孔子写的,而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写的。他们所收录的,主要都是孔子生前说过的那些话。“论语”的“论”是“论纂”、编排的意思,“语”是“语言”的意思,“论语”就是把“接闻于夫子之语”“论纂”起来。
此书共有20篇,每篇的头两三个字为篇名,无实际意义。篇中是由数量不等的话段组成,一段话为一章,全书共有492章,约13000多字。它不同于论说体著作,各篇、各章之间没有逻辑的必然关系。
《论语》汇集了孔子的思想学说,其核心是“仁”。这一核心思想的形成,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密切的关系。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,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,孔子的“仁”学思想正是这新旧交替、大变革时期社会思想的反映。
“仁”这个概念,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提出,到了春秋时代,随着奴隶不断解放,民本思想的产生,入道原则的确认,“仁”概念得到了广泛的论述。孔子对这些论述进行了总结和创造性的发挥,创立了仁学,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把“仁”提升为哲学范畴,这是个重要贡献。